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中外学生参与上海非遗吕巷米糕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1-03-19浏览次数:802

3月10日,由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学生会、夏雨民俗文苑主办的上海吕巷米糕体验活动顺利开展,共计40余位中外学生共赴金山吕巷,体验了米糕这一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本次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不仅让中外学生们实地考察了传统民俗文化,更让大家亲身体验了农家劳动生活。


到达目的地后,指导老师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吕巷的历史,并在她的带领下来到了米糕的体验地。充满农家气息的土灶与制作米糕器具对于生长在城市中的同学们来说,将会是一场非常特别的体验。

首先,指导老师逐一向大家介绍了米糕制作所要用到的器具,包括筛子,模具,湿布等,并介绍了制作米糕的第一步—过筛。经过老师的指导,各组同学认真地开始了过筛的工作。过筛讲究的是轻、晃,通过轻轻的晃动方能使结块的米粉散开,再通过打圈式的晃动,让每一颗粒都均匀过筛,并不洒出匾外,过筛的精细与否则直接决定了制成的米糕口感。每组同学都丝毫不敢怠慢,在轮流交替的过程中,每组同学都配合得当,很快便完成了过筛的任务。


接下来,指导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米糕的过程,先将过筛好的米粉均匀地洒入模具内,每格放满一半即可,接着使用圆柱形器具在每个方格内按出凹陷,方便放入豆沙等馅料。在完成了米糕的馅料摆放之后,将剩下的米粉均匀洒满方格,并用木条将其推平。完成之后将模具盖扣上,并将模具倒扣。在这一步中,必须一气呵成,保证米糕的形状、花纹不会受到撞击而破损。接着使用木板将倒扣好的米糕轻轻敲下,完成脱模过程。


下一步便是进蒸锅了,在这里使用的是最原始的土灶,这对不少同学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很多同学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烧柴生火的体验。大家分工明确,一时间忙的不亦乐乎。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米糕纷纷出炉,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吃!”“真香!”,同学们的手艺都非常赞。之后大家又根据经验不断改进,陆续制作了更多精致的米糕。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本次体验活动也接近尾声。


本次非遗体验活动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不仅享受了农家时光,更是在制作过程中互相配合,一起收获劳动成果,同时也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希望这样的“人间烟火气”可以一直流传。



文案:王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