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文化学院2021年第一阶段主题社会实践答辩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1-03-19浏览次数:96

38日下午,国际汉语文化学院2021年第一阶段主题社会实践答辩会顺利举办。11支实践团队参与了本次答辩,并由负责人就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成果收获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志,团委书记刘曈,辅导员王佳宁、吴晓隆、杨擎出席答辩会并对各个实践项目提出了指导与建议。

“熊猫唱学——青春献礼祖国”项目国内高中生与外国留学生为教学对象,利用公众号b站等多媒体平台,通过学习社群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以歌曲教学助力语言学习。在答辩过程中,王志老师就该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与汇报人进行了深入探讨。

“翻山跨海,云端相期——江西上饶少阳中心小学线上云支教二期”项目在暑期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汇报人杨子怡说,除了基础学科之外,支教团队还开发设计了“经典导读课”与“汉字提高课”。对此,王志老师提出国汉师生可以利用闲置的书本在当地小学建立流动图书角,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助力。

“‘一带相连’国际志愿英语班”项目负责人傅媛介绍,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全球化背景下老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英语的需求,使他们拥有基本日常对话的能力。“他们(老人们)不是被时代落下的人,而是在与我们一同前行。”志愿者和老人们一起进步,传递着跨越年龄的温暖。

“重温四史青春逐梦心向党,展望未来脱贫攻坚新征程”项目汇报人霍兴宇说,全组14成员分别来自不同城市,充分利用家乡的红色教育资源,以探索红色基因为切入点,沉浸式地深入学习四史,并建立公众号——“国旗下的国汉小队”,共同打造红色教育、红色学习基地。

探访红色民间艺术追寻四史故事记忆项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而创立的项目。汇报人何松宇表示,在生活中,他们发现非物质文化艺术的缺失,因此萌生了从不同艺术层面展示党的百年历程与中国百年来的变化与发展的想法该组展示了精心制作的四史艺术地图与资料册。

“浦东开发背景下的浦江大桥建设史与周边居民生活变迁调研”项目桥梁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关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在答辩中杨擎老师就“居民生活变迁调研”部分与汇报人进行了探讨,帮助项目提升完整性。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学生职业观变迁调研及启示”项目成员由两位留学生和三位中国学生构成。该项目通过采访国际毕业生,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故事负责人李培华表示此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学校与校友之间的密切连接,也为在校国际生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情况下,汉语助战疫’项目针对在沪外籍人士的应急汉语教学服务开展了线上实践活动。汇报人韩进拓介绍该小组通过与英语专业的同学合作,采用小语种教学并录制视频发布在国外平台旨在吸引更多有来华意向的外籍人士。此外,该组还设计了抗疫公益产品体现了国汉学子对疫情防控的积极响应与时代责任感。

为响应国家号召,实践团队“扶贫开发展风采,美丽乡村赢未来”在寒假期间走访了陕西省银碗村、河南省韶兴村与江苏省郝圩村,了解这三个村庄过去几年的扶贫政策实施情况和现阶段取得的扶贫成果。该小组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扶贫要实行产业先行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重要扶贫理念小组成员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国家扶贫的伟大成果和乡村振兴的远大前景

“上海联洋社区I Teach汉语文化课堂——基于Panda汉语文化课程设计”项目在寒假期间录制了八节微课,通过微信群进行发布并答疑。提到对未来方向的设想,负责人朱德祺,应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更多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上海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实习情况/意象调查”项目组调查上海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新冠疫情的影响的实习与就业情况,总结了汉硕学生在面对新冠疫情时的实习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参考。

每一颗社会实践的硕果,都凝聚着国汉学子耕耘的努力,

国汉学子们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

进一步坚定了投身专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理想信念,

将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



图文:柳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