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东师大情缘》
文/[巴基斯坦] ARSLAN MEHMOOD 阿斯兰
2016级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 (2018届)。从2018年毕业至今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
(ARSLAN MEHMOOD 阿斯兰)
我来自中国的兄弟国家---巴基斯坦。地理位置上,巴基斯坦毗邻中国;国际关系上,中巴不但是合作伙伴,更是兄弟之邦。因此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对中国的语言---汉语及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充满了向往。那时候,我家的对面住了很多中国人,他们每天早晨都在外面打太极拳,我每天早早地起床,就是为了能欣赏到开和有序动静相生的太极拳。当时我很想和他们说话,可是因为语言不通没办法和他们打招呼。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神秘的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机会去中国。
缘分的降临是美妙而新奇的,但维系缘分的旅程确是无比艰辛的。我在巴基斯坦学习的时候,共有250个人学习中文,但能申请到奖学金并且去到中国留学的名额只有两个。我怀着满腔的热情与一颗永不服输的心,一路上披荆斩棘、力排万难。这期间我的很多朋友因中文难学而中途放弃,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学习中文的路上到处充满着艰辛,但我拥有满腔的热情,还有一颗热爱中国的心,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一份增进中巴友谊的沉甸甸的梦想,所以,这一切的困难在我看来都不算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见到了中国的温总理,他对我殷切的教导与由衷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的留学梦和增进中巴友谊的信心。2011年3月份,温总理来我国访问,我们在中巴友谊中心举办了文艺活动,我的一个同学代表学校表演了一个中文朗诵节目。表演结束后的晚宴上,我借着机会向温总理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对我说:“你们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增进和巩固中巴友谊的责任将落在你们的肩膀上。” 于是,我怀着梦想,每天早上,对着初升的太阳大声地诵读中文。我不灰心,不放弃,因为我知道,梦想是我通往成功的指明灯,如果我付出了行动,迈出了坚定的脚步,又怎么会不成功?
(比赛中的ARSLAN MEHMOOD 阿斯兰)
终于,我从250个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告别家人、告别朋友、告别家乡,带着我的梦想与希望,来到了中国。2012年9月1号,怀着兴奋而又期待的心情,我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机场乘坐飞机,经过6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了北京。
时光飞逝,我在北京度过了四年的求学时光,然而我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仍然感到不满意,于是在2016年我又申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刚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开始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可是那两年之内我不仅是收获了专业知识,更大大提高了汉语水平!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参加了第一届“华夏杯”中文之星演讲比赛,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段经历,是在准备第十届国际文化节中外学生文艺汇演的时候留下的。我参演了话剧《蔡文姬》的表演,在表演话剧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很多语言知识,同时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口语方面有了极大提高。指导老师史世庆老师第一次见我们的时候就跟我们反复强调,你们的中文可以说得像中国人一样好。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因为我是外国人,所以发音不可能和母语者一样,但老师在向我们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信念:就算是外国人,只要努力勤加练习,一样可以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这种心理暗示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信任和期待。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和其他的留学生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老师对我们进步的殷切期待和由衷肯定,这让我感到了一种温暖,一种无私、无界、无差别的爱。
(活动中的ARSLAN MEHMOOD 阿斯兰)
在华师大学习和生活的两年,有太多的场景值得我们去回味:回忆在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的情景,回忆下课一起去食堂吃饭的情景,回忆每逢佳节我们一起欢笑的情景,回忆在操场上我们畅想未来的情景。我留恋那两年的时光, 留恋那两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谢中国政府和华师大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我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担任一名本土汉语教师,我把在华师大学习过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所有老师,在这两年的汉语教学工作中我每天都会想到华师大的所有老师和他们的汉语教学法,在华师大学习的知识也一直帮助我解决工作当中的问题。希望未来有机会到华师大继续学习,再续与华师大的情缘!